一、出生
一诚长老,1927年农历二月初二,出生于湖南省长沙西南的宁乡县夏铎铺镇湘渭塘,佃农家庭,周姓,父名周汉田,母周文氏,师名云生。
凄风苦雨暗神州,
不尽湘江向北流。
缘何苦海寻迷梦,
一念悲心了未酬。
二、迁祖居
1929年,师约三岁,随父母迁居祖居地横冲子,与湘渭塘相距数里,大弟已出生,名华生。
迁居不为择邻处,
欲谋蔬米归祖居。
冲龄稚子近温饱,
又添幼弟待乳啼。
三、再迁莲花塘
师约五岁,随父母迁居莲花塘,距横冲子约三十里,其时妹及幼弟已出生,妹名爱珍,幼弟名桂生。
频年徙居到莲塘,
兄妹幺弟已成行。
岁艰少闻喧笑语,
却为三餐愁高堂。
四、入学
师七岁入学,读蒙学及《大学》。
圣贤事业得亲承,
不因匮粮废斯文。
喜识甲丁发蒙幼,
又读明德在新民。
五、从九叔闻法
师九叔人称“九和尚”,出家于莲花塘附近之乌山寺,法名晃慧,精佛法,师常往乌山寺从九叔闻法礼佛,此为师入佛门之始。1958年,九叔圆寂于乌山寺。
乌山寺里引路人,
菩提眷属有宿因。
樵读有暇登宝地,
钟鼓梵唱时觉亲。
六、家境维艰
七、习刻石
1939年,师十三岁,学刻石,拟为谋生之资并助父母维持家计。
无田生计赖双肢,
为解亲忧习刻石。
晨间鹅头扶翰管,
午后虎口攥铁錾。
八、遭父丧
1942年,师十六岁,父病逝,师辍学,担负养家重担。
天崩情势最凄凉,
少年失恃实堪伤。
忍哀培就新坟土,
含泪抛却旧诗行。
九、乌山礼佛作诗
师十七岁时,某日于乌山寺上殿毕,宿慧发露,作乌山寺诗云:“今来乌山寺,皈依古佛前;炉内香烟渺,灯光照大千。”
暗夜心持佛前灯,
宝殿参礼悟旧盟。
香炉渺渺前尘影,
灯光熠熠照后生。
十、母病逝
师十九岁,母因天花病逝。
苦煎愁逼泪涔涔,
慈母撒手恨难申。
劬劳双亲归杳渺,
未冠儿女影伶仃。
十一、感无常
双亲先后病逝,师痛失恃怙,顿感无常。
何必空门学苦空?
世味早尝苦味深。
连丧双亲泪泉涌,
无常世间何可凭?
十二、洗心庵出家
1948年,师二十二岁,经晃慧师(九叔)介绍,往长沙望城洗心庵(今洗心寺)礼明心长老出家,法名悟圆。
金刀剃却烦恼丝,
万缕千般摒前尘。
洗心庵前香烟渺,
龙象从今添一人。
十三、洗心寺生活
师于洗心庵,日以种菜、砍竹、卫生为务,劳作之暇,精勤习诵。
削竹种菜足生涯,
青山绿水共一家。
金殿不教炉香冷,
蒲团默对月西斜。
十四、读《弘化》月刊
师阅读《弘化》月刊,中有介绍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垦荒办农场之文字。
国难悲殷起大雄,
佛刊数数发雷音。
山寺时得读《弘化》,
传灯济世涌壮心。
十五、与九叔谈虚老
师返乌山,与九叔谈论佛法及虚老,有参礼虚老意。
喜闻耆宿卜云居,
欲侍瓶钵共相承。
道范早知倾湖海,
宗风何日继祖绳?
十六、九叔给虚老写信
九叔致信虚老,恳虚老准师往云居山。
素柬衷曲急急挥,
片纸乌山起云霓。
殷殷伫望云间雁,
重山可得今日回?
十七、虚老回信
虚老旋回信,允师来云居,要求具足僧装,自觉劳动,带户口本。
慈云飞入湘水滨,
云山许汝了前因。
僧装劳作不畏苦,
尤须携带户口本。
十八、动身赴云居
1956年,师持虚老回信往云居山,舟车跋涉而内心欣喜。
行装检束别家山,
车船频换不辞艰。
穿林涉水双足健,
挥汗石上又向前。
十九、见虚老许共住
师礼拜虚老,虚老详细询问师之近情,慈准安单。时传印法师为虚老侍者。
日夕兼程抵真如,
清癯老宿住茅庐。
慈颜细问来何处,
温语慰勉随众居。
二十、虚老
虚云老和尚,湖南湘乡人,出家于福州鼓山涌泉寺,为近代之宗门泰斗,历主祖师道19场,1953年来云居山,1959年圆寂于此。
云山许与云僧栖,
百龄宗宿也大奇。
鹫岭昔曾分半座,
曹溪今共嗣五支。
二十一、安单
师安单于云居山,随众止
住,诵习禅坐。今日幸登选佛场,
真如堂中炼金刚。
一念未生谁是我?
禅诵常教露堂堂。
二十二、作务
云居山历以农禅并重,虚老住持以来,尤勉励大众响应政府号召,努力生产,师日常挑物百八十余斤。
千年农禅继芳规,
打田搏饭供爨炊。
肩挑双百力强健,
如来家业许荷担。
二十三、采茶
云居山产茶,欑林茶最为著名(今之云居山茶),师与大众摘茶炒茶,自得其乐。师(云居山采茶有感)诗云:“三万新芽叶,称量只半斤,但知香透腑,莫忘孰辛勤。
一味圆悟主云居,
三字赵州参膺祖。
柘林香透三千界,
一芽一叶浸辛苦。
二十四、砍柴
师亦砍柴,日为薪爨之给。
岭南樵夫赚袈裟,
禅道许共野人达。
斤斧不避稠林密,
性火还随薪火发。
二十五、打石
云居山久已荒废,虚老住持复建,师能打石,遂用以建造殿堂。今日云居山之“赵州关”石匾,即出师手。
铁锤不惮巨石坚,
斫方凿圆总随缘。
宝殿巍巍根基稳,
山门屹立赵州关。
二十六、负责建寺
云居山之修建任务甚重,师以勤恳、细心兼通建造,负责管理修建。
一茎草作丈六身,
像教弘传道场功。
一砖一瓦凭心运,
苦辛他年泽群萌。
二十七、佛学班听讲
为增三学,虚老于寺主办佛学班,海灯法师授课,师于劳作之余,往听讲席。
劳作不违本分僧,
讲学育才继祖灯。
挥罢一把汗和雨,
蓬头急入法堂听。
二十九、燃顶背臂香供佛
师虔诚修奉,先后燃顶、臂、胸、背香多次供佛。
燃顶燃背奉法王,
顷刻纷纭遍十方。
刹刹尘尘皆炳现,
灵源湛射清净光。
三十、嗣沩仰临济法脉
1957年,师得云居山住持性福和尚仰宗法脉,法号衍心,为第十世;旋得虚老代观本明一传临济宗法脉,为第四十五世。
继祖何敢负前人,
沩山滹水共传承。
宗风不教纲维坠,
心印弘恢大光明。
三十一、性福和尚
性福和尚,成都人,1952年虚云老和尚至云居山时任住持,后任方丈,为虚老沩仰宗嗣法弟子。师蒙虚老代传法为性福和尚之法嗣,尝作《性福大和尚像赞》曰:“性公老人,襟怀雍容;硬骨心肠,慈悲圆融。禅和本色,蹑祖师崇;守护云居,缁素遵荣。四十余年,茹苦竭忠;时逢盛世,道场恢宏。”
真如堂上真禅和,
宿因常牧沩山牯。
量宽安得众狮座,
性平承嗣老头陀。
三十二、埋首劳作
云居山僧众日众,衣粮唯靠自给,常住日以农作为事,兼以时事紧急,师埋首园田,辛勤劳作。
密密打地田土平,
锄草灌禾意从容。
归来倦卧白云里,
不闻山外起雷声。
三十三、精进
师道心坚诚,劳苦之余,常自研修经籍,而禅心自持,功不稍懈。
铁船孤牵一线间,
末后无句到牢关。
转身忽觉虚空窄,
鼻孔触破娘生前。
三十四、林间论道
常住僧众,亦能耐苦安住,三五道友,常于林下田间,同参共学,和合欣悦。
饱蕨餐芋乐林泉,
镢头蒲团共一边。
幸作山间烟霞侣,
一偈嚼得月半天。
三十五、云山四僧
形势日紧,“文化大革命”爆发,红卫兵冲击寺院,常住星散,唯余师与朗耀、自性、慧通四人,以牧牛、种田为务,人称“云山四僧”。
火书庐居僧入俗,
“革命”声势到草庐。
惶惶和众作星散,
寥寥四僧傍寺居。
三十六、被诬藏电台
师因故被诬“私藏电台”,然查核无据,得以澄清。
诬黑倒白事荒唐,
何处电台得私藏。
幸有忠直鉴日月,
乌云不掩白净光。
三十七、道心如初
师于“文化大革命”中,饱受批斗,且不得于寺止住,乃于云居山半山之牛棚栖身,终日劳作,且须参加各项学习及批斗会,然师道心如初,始终独身、茹素。
太息神州倒乾坤,
斗批查抄犬不宁。
忍对汹汹势如焰,
不改初发一寸心。
三十八、刺血抄经
师于夜间读经、抄经不辍,且刺血写《金刚经》、《普贤行愿品》、《法华经》、《四分律》等。
抄经刺血心意虔,
殷殷堪比日色丹。
光炳暗宅垂千载,
琅函宝箧日后传。
三十九、祇树堂佛事
20世纪70年代,师预感佛法将兴,不可无路,随以进山运竹木便利为由,主持修建上山公路。师重操旧业,勘察、设计、施工,一应筹划,人称“周工程师”。
祇树堂上钟磬鸣,
炉香普熏法界闻。
龙天欣悦频相告,
阎浮劫息法运新。
四十、修路
师任云居山知客。
慈容笑对四方宾,
往来缁素喜将迎。
缘结十方弘祖道,
云水长绕法王城。
四十二、升座传戒
1985年,师任云居山真如寺方文,同年冬,传授三坛大戒。
宝镜超绝日月光,
须弥瞻礼法中王。
中兴云居恢祖印,
流衍毗尼佛日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