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公元606~706)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年轻时博览群书,隋朝末年出家当和尚。后来碰上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和尚弘忍,以每天定时静坐、排除一切杂念、使得心神恬静自在的坐禅为修行功课,就赞叹佩服说:这才真正是我的师父。于是就去侍奉弘忍,专门用打柴挑水来自己磨炼自己,来学弘忍的佛法。
神秀和慧能都是佛门中很重要的禅师,在佛门的中的位置都是非常很高的,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智慧和经典,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神秀与慧能彼此有什么评语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禅宗自菩提达摩五传至弘忍,其下分“南能北秀”。“南宗”主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顿悟教说;“北宗”则重视“息妄修心”,强调“渐修渐悟”。后来,顿渐一直纷争不已,能、秀的门徒也势如冤家,各护其主。
首先,根据《传灯录》记载,神秀禅师的徒众经常讥讽南宗的惠能禅师说:“能大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一个做苦工,担柴的苦行者,他凭甚么资格能做到祖师呢?
在这个世间上,很多人“同行相忌”,甚至在佛教里,有时候也是彼此互不尊重。譬如,有一个人很会写文章来宏扬佛法,就有人批评说:“他只是能写写文章,不会讲述,也不善于言语。”
这个人一听,赶快学习讲经说法,等到会讲经说佛法了,又有人批评说:“某人只是讲讲说说,如同瘸和尚,能说不能行。”
这个人听了人家这样的批评,他很着急,赶快修行。但是还是有人批评:“某人只是能修行,不会办事。”
喔!赶快学习办事。又有人批评了:“只是一个事务僧,他也不会英文,也不会日文,不能宣扬国际的佛教。”
总之,不管他如何努力,别人就是批评,嫌他这样不够,说他那样不好。所以,在佛教里面,有一句话说:“要得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同样的,我们今天的社会,要有一种“与人为善”的心理,只要别人有一技之长,总是难能可贵,你又何必一定只寻他的短处,不赞美他的长处呢?假如有人问你:“你是不是就是万能呢?”你该怎么回答?
六祖惠能大师当年隐藏在人群中达十五年之久,他随缘安住,自我肯定;及至后来龙天推出,说法度生,人天敬仰,然而还是有人批评他说:“一字不识,有何所长?”
但是,神秀大师并不是如此说法。神秀大师告诉徒众说:“惠能大师他是得到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付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亲自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他日回复,还为吾说。”由此可见,神秀大师虚怀若谷,他对六祖的禅法更是肯定、推崇;而惠能大师对于神秀大师也是十分尊崇。例如,神秀大师曾派弟子志诚去亲近他,他曾经这样对志诚说:“汝师戒定慧,接引大乘人;吾之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彼此悟解不同,见有迟疾。”其实,悟道都是一样。六祖惠能大师也是如此的推崇神秀大师。
我们从高僧传里,也可以看到过去很多的高僧大德,有时同门同辈纵有所争,也是在法上一点就通,一点就破,沟通以后,彼此哈哈一笑。不像弟子们,不惜为法争,甚至演变成意气之争。
有一天,定山禅师与介山禅师同行,定山禅师说:“生死中无佛,即无生死。”意思是说生死中,假如我们的佛性不灭的话,就没有生死。
介山禅师听了以后说:“生死中有佛,即不迷生死。”也就是在生死中,要是有佛,就不会迷于生死了。
二人争论不已,就问大梅法常禅师,大梅禅师回答:“一青一熟。”这两个问题,一个比较究竟,一个即将究竟。
定山禅师接着问:“那一个比较究竟?”
大梅禅师就回答说:“青者不问,问者不青。”意思是说,你老是追着问,老是这样计较,就差了那么一点。
所以,介山、定山两位禅师虽然在佛法的悟解上,意境不同,但是经过大德们一指点,他们都能有所体悟。
又如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走在路上,他把脚伸在路的中央。刚好隐峰禅师推着个车子要经过这一条路,到了马祖道一禅师的前面,赶快说:“请你收足。”请把脚收回去,我的车子要过去。
马祖道一禅师回答:“已展不收。”我的脚已经伸出来了,我不会再收回来。
隐峰禅师便说:“你已展不收,我已进不退。”于是就推着车子辗过去。这下子便把马祖禅师的脚辗伤了。后来,马祖禅师回到法堂,拿了一把斧头,对大家说:“刚才是那一个人把老僧的脚辗断了?请出来。”
隐峰禅师立刻向,伸出头来,放在斧头的下面,意思是:“你砍吧!”马祖哈哈大笑,反而赞美隐峰禅师能够直下承担,能够勇者不退。
所以,过去的禅师们,有时候,从表面上看,怎么徒弟冒犯师父?其实是师徒接心,是表示直下承担。甚至禅师们彼此之间,看起来好象是纠纷,实际上他们是在论道。这一点我们应该要认识、了解清楚。
说到法争的问题,在高僧传里还有一段记载。有一天,耽源禅师对仰山禅师说:“南阳慧忠国师传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宝物,他画了九十七个圆圈圈。现在我把南阳慧忠国师所画的九十七个圆圈圈交给你,你要好好的收藏,作为永镇山门的法宝。”
仰山禅师接过这九十七个圆圈圈,立刻用一把火把它烧了。耽源禅师就很遗憾的说:
“唉呀!可惜!可惜!这一门学问只有少数人会,你烧了,岂不是可惜吗?”
仰山禅师就说:“不要可惜,甚么九十七个圈圈,我一看就知道了,这个圆圈不可执着。如果你懊悔了,那没关系,我再多画两本给你。”
为了一件事情,两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个要保留,一个要不着痕迹;一个从“有”上觅法,一个从“无”上开始,彼此也是互相包容。
黄檗希运禅师有一天游天台山,遇到一个禅师,彼此谈笑相得,于是结伴同行。两个人走啊走的,忽然遇到一条河,河水暴涨,也没有桥梁。这个时候,黄檗希运就把自己的草帽、拐杖挂在树上,面对着滔滔的流水。另外一位禅师就跟黄檗希运说:“我们一同渡河,如何啊!”
黄檗希运就说:“要渡,你自己先渡好了。”
那个禅师立刻把衣服一撩,就过去了。在渡水的途中,又回过来向黄檗希运禅师招招手:“过来!过来!”
黄檗希运生气地骂道:“吥!你这个自了汉。”
表面上看起来,黄檗是在和他计较,批评他,骂他自了汉。实际上,他们是在较量禅功,说明禅要自度度他,不是自己逃跑,如慈航法师的遗嘱说:“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唐朝的药山禅师,有一天在庭院里打坐,身旁坐了两位弟子,一个叫云岩,一个叫道吾。他忽然指着院子里一枯一荣的两棵树,问:“这两棵树,是繁荣的好呢?还是干枯的好呢?”
道吾回答说:“繁荣的好。”
药山再问云岩:“干枯的好呢?繁荣的好呢?”
云岩说:“干枯的好。”
这时,正好有个姓高的侍者经过,药山又以同样的问题问他:“干枯的好呢?繁荣的好呢?”
侍者回答说:“繁荣的任它繁荣,干枯的任它干枯。”
所以,后人有诗说:“云岩寂寂无窠臼,灿烂宗风是道吾,深信高禅知此意,闲行闲坐任荣枯。”道吾的禅风,他欢喜荣,将来是光辉灿烂的;云岩禅师喜欢枯,他的道风就是冷淡、寂寞的。
顿的任他顿,渐的任他渐;神秀的归于神秀,惠能的归于惠能,一如“繁荣的任它繁荣,干枯的任它干枯”。因此,《六祖坛经》讲到顿渐,虽然我们很赞美惠能大师,但是,我们也钦佩神秀大师。因为,所谓学佛要“行解并重,顿渐一如”,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看法。
以上就是对神秀与慧能彼此有什么评语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佛门中的智慧和经典都是值得每个师兄坚持用心去修行,在修行时我们要多加用心和坚持去念诵佛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修行,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好处。
...查看更多学佛的师兄已经是有很多的,学佛是可以让师兄得到自在,让师兄可以更好的去生活。学佛的师兄也是知道神秀的,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禅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和智慧。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修行。那师兄你知道神秀和慧能谁的境界更高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谈境界,肯定是惠能大师境界高,惠能大师是佛境界。
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现的是佛身,六祖能大师现的是比复丘身,比丘身是佛身,外现比丘身,里面的确是佛境界。
净空法师---我们看六祖跟神秀两个人,要从学术上来说,神秀比六祖高得太多了,人家通宗通教,讲经教学的大法师;六祖惠能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怎么能跟人相比?学术,惠能大师比不上制神秀;
悟性,神秀大师比不上惠能。惠能大师悟性高,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能把境界看透。这个看透就是大乘经教上所说的,一个人、一个物、一桩事,他能把它的性相、理事、因果统统看穿,这个神秀大师做不到。所以五祖不是感情用事,衣钵传给六祖,没有传给神秀。这种示现,用意非常深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从这个里头去学习。
以上就是对神秀和慧能谁的境界更高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对修行佛法时,要现在明白一些修佛法的禁忌,同时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加上自己的用心和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查看更多
神秀时佛门中很重要的禅师,他是非常厉害的,因为他创立了北宗禅,现在也是有很多的师兄去修行的。师兄已经从中获得不少的智慧,运用学习到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师兄可以轻松的生活。那师兄你知道神秀的早年经历吗,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神秀早年学习经史,后出家,50岁时,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在湖北黄梅县东北)谒禅宗五祖弘忍求法,后出家受具足戒。曾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六年。弘忍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神秀上座”,令为“教授师”。相传弘忍为付衣法,命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弘忍认为未见本性,未付衣法。弘忍死后,他在江陵当阳山(今湖北当阳县东南)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播。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武则天闻其盛名,于久视元年(700)遣使迎至洛阳,后召到长安内道场,时年90余岁。深得武则天敬重,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在家乡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建一座报恩寺,以旌其德。唐中宗即位,更加礼重。中书令张说也向他问法,执弟子礼。唐中宗、唐睿宗二朝弘法,被尊为 “两京(长安、洛阳)法主,三帝(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国师”。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在洛阳天宫寺圆寂,唐中宗赐“大通禅师”谥号,并根据神秀遗愿,下诏归葬当阳度门寺,并赐钱为其建砖石塔(俗称国师塔)。左丞相燕国公张说为其撰写碑文,极具哀荣。神秀为禅宗“北宗”创始人,与师弟慧能(南宗禅创始人)并称“南能北秀”。弟子普寂、义福(行思)继续阐扬其宗风,盛极一时,时人称之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两京之间几皆宗神秀。后世称其法系为北宗禅。神秀的根本思想,可以从他作的示众偈看出:“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见《景德传灯录》卷四)他继承道信以来的东山法门,以“心体清净,体与佛同”立说。因此,他把“坐禅习定”、“住心看净”作为一种观行方便。后惠能弟子神会出来论定南北宗优劣,以神秀之禅由方便入为渐门,以惠能禅直指人心为顿门,于是有南顿北渐之分。北宗禅仅传数代即衰。普寂弟子道璇曾将北宗禅传往日本。
以上就是对神秀的早年经历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就是我们在修行北宗禅的时候要多加去了来源,这样是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领悟其中的含义,学习到更多的好处和功德,让师兄更好的去生活。
...查看更多佛门中是有许多的经典的,也是被分为是很多派别的,其中被分为是北宗禅和南宗禅的,这里面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和经典,所以我们要坚持去修行。就是在修行时,我们要多去了解北宗禅的故事,这样能更好的去修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神秀的相关故事吧!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因此禅宗开悟的大德,除了要传法的祖师,留个只言片语外,几乎没有多说一句话的,五祖弘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果断地选择了惠能为六祖。而这个果断的选择是非常人能理解的。
四祖道信时,在西山双峰寺院中,就有几百人的修学,加之四祖的徒弟弘忍与牛头山法融禅师的弘扬,加之唐太宗李世民多次下诏请四祖道信进京(虽没去,但也足以在俗世人眼中是个不得了名声),加之,禅宗经过演变,已经符合当时人们的修行习气……使得甚深般若、一行三昧与“念佛者谁”的参禅模式,已深为当时人们所接受。
但毕竟引经据典,不是当年佛陀传大迦叶的正宗。
当惠能禅师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偈子出现在五祖弘忍的眼前时,他果断地选择了惠能禅师为嫡传六祖。六祖惠能嫡传的并不是自四祖、五祖加上甚深般若的如来禅,(也就是一行三昧,“念佛者谁”的修行模式,)而是嫡传了佛陀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法。
神秀禅师(605—706年)不愧为五祖弘忍认可的十大得法弟子之一。在常人看来,到东山不过几年的一个南方不识字,厨房打杂的,“抢”走了佛陀的衣钵。加之神秀禅师,精通儒道大义,饱学老庄玄学,尽得五祖真传。当年弘忍禅师曾叹道:“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
加之神秀禅师一直是五祖门下的首座,既有崇拜他的师兄弟,也有自己徒弟,就连《楞伽师资记》也把神秀认为七祖。(《楞伽师资记》将《楞伽经》译者求那跋陀罗认为初祖,菩提达摩为第二祖,慧可为第三祖,僧璨为第四祖,道信为第五祖,弘忍为第六祖,神秀为第七祖。)
尤其五祖弘忍入灭后,门下“堪称人师”的禅师将禅法遍弘大江南北,而神秀一支最大,范围最广,且在京师腹地,影响极大。在700年,武则天迎神秀禅师入京,亲加跪拜之礼。而那时六祖惠能还不曾闻名。
因以上种种,摆在神秀禅师面前一个问题:他领的这些学禅的修行者,是不是正宗嫡传禅宗?这并非单纯是不是“六祖”的个人名利问题,而是众生慧命,与禅宗内部是否分裂的问题。
当武则天要请神秀禅师为国师时,神秀禅师却说:“我没有这个资格,传承衣钵是师弟惠能禅师。”(也就是说,自己非正宗传人。)这是六祖惠能的名字第一次传到统治者耳中,这样就为南顿的禅法后来一统中国奠定了外相上的理论基础。就凭这份心量,神秀禅师堪称“六祖” 也不为过。
师(六祖)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南能北秀”,惠能得到了神秀禅师的认可与敬仰。)
以上就是对神秀的相关故事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修行佛法时,就是要坚持有耐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我们除了学习佛法以外,我们还要多加去了解佛门中的事迹和故事,让师兄可以更好的去修行。
...查看更多神秀禅师弘扬四祖道信的念佛禅达80年之久,门人甚多,其中入堂七十,味道三千。神秀禅师不愧为五祖弘忍认可的十大得法弟子之一。在常人看来,到东山不过几年的一个南方不识字,厨房打杂的,抢走了佛陀的衣钵。加之神秀禅师,精通儒道大义,饱学老庄玄学,尽得五祖真传。当年弘忍禅师曾叹道: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